• <p id="a4t91"><strong id="a4t91"><small id="a4t91"></small></strong></p>

      <table id="a4t91"><option id="a4t91"></option></table>

      《食品安全導刊》刊號:CN11-5478/R 國際:ISSN1674-0270

      登陸 | 注冊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GS1:國際通用的食品安全追溯標準

      2015-09-09 09:40:26 來源: 食品安全導刊

      評論0  我來說兩句
        ——訪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應用推廣部主任孔洪亮

        □ 王崇民 本刊記者

        近年來,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食品追溯”也一直備受關注。今年10月1日,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即將實施,其中第四十二條明確提出了“國家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的要求。那么,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關于建立追溯制度的規定會起到什么作用?我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GS1為標準構建的食品安全體系有什么樣的優勢?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應用推廣部主任孔洪亮博士。

        記者:新《食品安全法》將于201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第四十二條是有關食品安全追溯的內容,您是如何看待國家把“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寫入《食品安全法》?

        孔洪亮:“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世界各國政府都將“食品安全”作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來抓。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于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食品質量安全行動,先后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重要的法規標準。另外,商務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信部等多個部委也先后出臺了《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規范(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操作規程通則》、《食品召回管理規定》等規章,規范各自管轄領域的食品安全問題。

        去年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行政等有關部門建立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為保障食品全產業鏈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奠定了食品預警和召回的實施基礎,也標志著我國的食品安全及追溯的管理已經逐步向發達國家看齊。

        記者:企業通常會對市場上一些售價較高的產品采用追溯系統,而且很多只是用于防偽和防竄貨,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食品安全追溯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孔洪亮:我也注意到這種現象的存在。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由于目前大家對追溯的認識還不夠充分,沒有認識到追溯的本質。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提供從農田到餐桌的重要信息,只是將追溯的功能應用到防偽、防竄貨等,或者只是把追溯當成一種營銷的手段和措施,希望通過追溯這一熱點賣出更高的價格,獲取更好的效益?,F實中也確實有消費者認為這種產品會有更好的保障,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在樹立品牌方面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追溯噱頭對消費者的新鮮度和吸引力的逐步減弱,關注的人也會越來越少,這方面的作用也就蕩然無存了。

        因此,關鍵是要讓追溯系統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追溯的根本目標是通過追溯能力的建立,記錄生產流通中的關鍵控制點信息,一旦有食品安全事件發生,能夠明確鎖定問題范圍,快速召回,在短時間內控制不良影響的放大。實際上是通過對正向流通的記錄,為反向回溯提供依據。

        記者:從2004年至今,我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已有10年,但從總體來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您認為我國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孔洪亮: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監管部門、科研院所及社會機構,依據其行政職能、管轄范圍、技術與政策及資金優勢,大力推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與追溯系統建設,呈現出多部門、多模式、多途徑推進的特點。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概括來看,主要存在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一、追溯系統和平臺建設缺乏頂層規劃。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第三方系統集成商和食品企業,都在一定范圍內積極探索推廣各種質量安全追溯系統。但這些系統由于在建立時僅考慮到其管轄范圍內某一監管環節追溯信息采集,并未全面考慮企業供應鏈建設、國內外法律法規以及其它政府監管環節的需求,缺乏統一的基于供應鏈全過程管理的頂層設計,從而使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還處于“碎片化”狀態,造成了各追溯系統數據共享性差、追溯體系采集產品動態數據困難、追溯源頭數據不準確等問題,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嚴重,企業被強制推廣與參與的成本高。

        二、食品安全追溯標識編碼不統一。由于各種追溯系統在建立時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規劃,沒有或僅有部分環節采用了與全行業和/或國際相一致的編碼和標識,在技術上互不兼容,特別是大多數追溯系統沒有與國際貿易中應用最廣泛的零售結算系統相結合,致使供應鏈各環節企業的追溯信息相互割裂、相互獨立,系統間、平臺間不能實現數據共享,形成了一個個各自為政的“閉環內部追溯系統”,加重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特別是那些從事全產業鏈經營企業推廣追溯制度的成本負擔和困惑。此外,未采用國際標準的“閉環內部追溯系統”,對我國優質產品的出口以及國外商品的進口也會帶來制約。

        三、缺乏對企業追溯能力的評價與管理機制。食品質量安全追溯正成為一種管理工具,跨國追溯已成為越來越強烈的國際訴求,保障食品安全追溯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很多國家正在開展的工作。而我國當前對于追溯系統的一致性、可擴展性、兼容性沒有建立管理機制,缺乏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配套的追溯能力評價手段和管理機制。對于追溯系統是否能夠記錄必要的數據和信息、是否能反映整個供應鏈各環節現狀的能力、是否遵循國內外追溯和召回規章等沒有提出明確標準和要求,導致追溯效果差、無法快速召回、重復建設嚴重。因此,我國產品大多無法實現進口商品的追溯以及出口商品的召回,已經成為我國產品進出口的“軟壁壘”。

        記者:鑒于上述存在的這些問題,在健全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體系方面,您有什么具體的建議?

        孔洪亮:為切實保障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統籌規劃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并納入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十三五”規劃。建議由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藥總局)牽頭,聯合農業部、工信部、商務部、質檢總局、標準委等相關部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協同共享、分級管理”等原則,對國家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建設推廣的質量安全追溯系統開展有效性評價,加強追溯建設的清理整頓和統籌規劃??山梃b發達國家建設重點產品全國性追溯監管體系的經驗,本著全過程管理、避免重復建設、信息整合共享、低成本推廣等法則,基于采用GS1全球統一編碼與追溯標準,統籌建設重點食品全國性追溯監管平臺,盡快建成與國際接軌、覆蓋生產流通全過程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盡早實現“物理分散,邏輯統一”的追溯信息的互聯互通。

        二、大力推廣國際通用的基于商品條碼的追溯技術。商品條碼標準(GS1標準)是全球生產、流通、銷售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編碼標準,已在全球150多個國家、200多萬家企業的上千萬種產品上得到普遍應用。經過25年的發展,我國也已制定了一套商品條碼標準和追溯標準體系,搭建了國家食品/產品安全追溯平臺。到目前為止,累計已有50多萬家企業使用商品條碼,全鏈條大規模普及商品條碼追溯標準時機已經成熟。

        三、盡快出臺企業追溯能力的評價與管理機制。隨著中國經濟和產品流通快速融入國際大流通,跨國追溯已成為越來越強烈的國際訴求。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將企業追溯能力納入到企業誠信管理范疇,并遵循召回規章等要求,建立一整套與國際接軌的、基于商品條碼追溯關鍵控制點及一致性準則的評價方法與管理機制。

        四、確立企業是實施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最終責任主體。建設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本質上是在建設一個信息記錄、查詢和不安全食品召回系統,即把食品在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有關信息記錄儲存,為消費者購買食品和政府監管提供信息支撐,尤其是當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時,能夠快速地查出問題的環節并召回問題產品,減少不安全食品危害。因此,應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建設推廣質量安全追溯制度與體系的最終責任主體,而不是政府監管部門。

        記者:目前,我國各類追溯體系中存在著追溯編碼標識不統一、追溯系統不兼容、資源不能共享和交換等問題,使各追溯系統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無法實現全供應鏈追溯。GS1如何幫助企業用戶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它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孔洪亮:GS1(國際物品編碼協會)是一個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目前在全球有112個編碼機構,GS1標準覆蓋零售、制造、物流、快消品等23個行業、250萬家企業。針對國際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法律和標準要求,GS1在本世紀初就開發了牛肉、生鮮、魚類、葡萄酒等一系列基于“商品條碼”追溯技術的應用指南,用于指導食品企業進行追溯的具體實施,從而幫助企業滿足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目前,基于商品條碼的追溯技術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涉及加工食品、水產品、肉類產品、飲料、酒類、水果和蔬菜等領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商品條碼技術,將食品的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及零售等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標識,并相互鏈接,可獲取各個環節的數據信息。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可通過這些標識代碼進行追溯,能夠快速縮小發生安全問題的食品范圍,準確查出食品問題出現的環節所在,直至追溯到食品生產的源頭,從而確保產品撤回和召回的高效性、準確性。為政府產品質量監管提供有效手段、保護消費者利益、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損失,提升企業產品競爭力。

        “商品條碼”是絕大多數流通食品包裝上已包含的信息,通過與“批號”和“序列號”等元素的結合進行追溯,適用于工業化生產、同批次同原料同質量的大多數行業。同時,對于食品生產企業來講,投入小,改造少,對生產效率的影響小,易于推廣實施。

        另外,基于商品條碼的追溯編碼方案以商品條碼為關鍵字,統一了食品行業的編碼方式,結合食品的批次信息或單品信息能夠實現快速追溯。該追溯方案具有全球通用性、可擴展性、跨行業性的特點,能夠貫穿整個產品周期,有效的避免信息孤島,符合食品行業的生產特點和國際的通用做法,能夠滿足質檢、工商等部門對食品在生產、流通過程的監管需求,符合國際重要食品安全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記者: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作為GS1的成員組織,近些年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來工作的重點及方向是什么?

        孔洪亮: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早在2000年就積極跟蹤國際食品安全追溯相關工作,并最早把食品安全追溯概念引入中國。為積極推進國內追溯發展,完善我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編碼中心積極研究國內外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在追溯領域的技術優勢,申請并負責制訂了多項國家或行業追溯標準,如《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規范》、《食品追溯信息編碼與標識規范》、《食品追溯信息系統開發指南》、《食品追溯系統關鍵控制點》、《食品追溯系統一致性評測》等。

        近年來,為推動我國追溯體系的健康發展,編碼中心采用以商品條碼為基礎的追溯技術,在國內建立了100多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應用示范并不斷發展壯大,涵蓋肉禽類、蔬菜水果、加工食品、水產品、醫療產品等諸多特色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另外,2012年中心承擔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國家重點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該項目主要以白酒和乳制品為重點,依托物聯網等技術,建設覆蓋全國31個省市、1195家白酒企業、789家乳粉企業產品質量監管平臺以及國家產品追溯平臺。

        未來,中心將繼續發揮在食品安全追溯領域的技術優勢,在標準制修訂、方案研究、重點項目建設、行業應用推廣方面持續發力,努力營造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食品安全追溯生態圈,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微信關注

      相關熱詞搜索:食品安全 標準 國際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食安中國 Copyright ? www.teqifu.cn 2012-2015 版權所有 海淀分局網絡備案編號: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備09075303號-1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中路39號萬地名苑2號樓504室(郵編100039) 聯系電話: 010-88825653 業務咨詢:010-88825689

      国产AV偷闻女邻居内裤被发现_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_国产熟睡乱子伦午夜视_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

    1. <p id="a4t91"><strong id="a4t91"><small id="a4t91"></small></strong></p>

        <table id="a4t91"><option id="a4t91"></option></table>